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

响应式网页设计、开放源代码、永久使用、不限域名、不限使用次数

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?

三门峡建设信息(通用)2篇

2024年三门峡建设信息 篇1

黑龙江的鹤岗今年火了,原因就是房价超级便宜,一些南方的朋友组团在网上通过鹤岗中介办理过户手续,更有一些买不起房子的自媒体作者,不远万里到鹤岗花几万块钱,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。

三门峡市地处河南西部,位于郑州和西安的中间,房价确实在河南省各地级市中保持低价位,综合各种情况,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原因:知名度不高

三门峡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红火过,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者齐聚三门峡大坝建设工地,报纸电台天天都有来自三门峡建设进度的最新消息,随后设立了三门峡市,行政级别一开始就是地级市。

随着大坝的建成发电,加上三门峡降级成为县级市,三门峡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在全国的知名度下降了,尤其是1994年三峡大坝的兴建,让很多人关注度转移于此,误以为三门峡就是三峡。

人口流失严重

三门峡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,东达洛阳郑州开封,西可到渭南西安宝鸡,北过黄河到山西运城只有50公里,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员的流动,加上户口限制政策放开和人们头脑里固有的“人往高处走”的观念,人口流失是在所必然的。

我身边一些朋友的孩子,有的刚上初中,就被附近一些城市的学校选拔走了。考上大学的孩子毕业后,回来的不多,大部分在大城市安家落户,他们不但自己不回来,在经济条件改善后,还把父母也接走去“享福”。没有大型企业

市区周围原有的几家大型企业,如河南二印、铝厂等,或改制或倒闭,十一工程局总部也迁到了郑州,人们普遍觉得找个工作太难了。

没有好的企业,就留不住人才,就算暂时留住,但福利待遇不高,最后的结果也是走。试想如果有富士康那样上万工人的大型企业进驻三门峡,就能带动房地产的兴盛,也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。

大面积拆迁

市区的几个大型城中村,如上村、崖底、田家渠、师家渠等,最近几年都拆迁了,高楼大厦替代了以前的“老破小”宅基地房屋,村民有的一家分了好几套房子,自己根本住不过来,于是卖的卖、租的租,房源多就遏制住了市区房价上涨的势头。

现在城中村改造拆迁势头仍然如火如荼,市区南边的贺家庄正在拆迁,市区北边的会兴正在征地赔偿,用不了几年,这两处地方又会产生大量房产需要“消化”。没有好的本科院校

虽然有一所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在市区西部教学,可每年招生和毕业人数不多,形不成规模效应,剩下的职业技术学院和社会管理学院,都属大专层次,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。相距不远的运城学院,却是二本院校,每年毕业学生二万余人,助力山西经济发展。

三门峡房价再低,也不可能像鹤岗那样所谓的几万元一套房,毕竟三门峡位于中原,四季分明,气候适宜,文化旅游资源众多,像函谷关、天鹅湖、地坑院等旅游景点,经过几年的宣传运作,开始在全国有了知名度。

我觉得随着“房住不炒”观念的深入人心,房子正在去掉金融属性,回归居住功能,三门峡房价本身就不高,会长期稳定在当前水平,加上市区廉租房的建设和使用,百姓以后不会再为房子发愁,“居者有其屋”一定会实现的!

2024年三门峡建设信息 篇2

对于三门峡工程的争议与评论,也许还会持续上百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黄河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和驯服的,她正在不断的和人们较量着。重温三门峡工程的故事,也许我们对它的了解会更深刻一些。

反对意见败北,三门峡工程方案获得通过

出于在政治和技术上崇敬,我国委托了苏联进行三门峡工程的设计。1956年苏方提交了“高水位蓄洪拦沙”的设计方案,水库寿命50年以上,移民60万人。同时5月,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就提出不同意见。最有意思的是,一位刚出校门的青年技术员温善章向国务院提出他的研究意见,反对“高水位蓄洪拦沙”,主张“低水位滞洪排沙”。

两种对立意见引起多次争辨。但反对派毕竟人少言轻,三门峡工程方案获得通过,1957年4月破土动工。当周总理了解到在审查中出现不同意见后,十分重视,指示组织专家认真研究。这样又召开技术讨论会,可以预料的是,会上绝大多数专家支持苏方的设计,反对意见以失败告终。大自然的报复竟是如此的无情和迅速

在1958—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,三门峡工程轰轰烈烈的施工了。苏方也派了专家来当“设计代表”。代表们西装革履,戴上白手套下工地验收基坑。确实,靠了苏联的牌头,工程质量是好的,事故是少的,很使中国的设计人员羡慕不已。全国人民为这座伟大工程的兴建欢欣鼓舞,1960年9月三门峡工程建成蓄水,投入使用。

然而,谁都没有想到,大自然的报复竟是如此的无情和迅速!运行后仅一年时间,水库内就猛淤15.3亿吨泥沙,潼关河床高程一下子抬高了4.31米,渭河口形成拦门沙。回水和渭河洪水迭加,沿河两岸淹地25万亩,5000人被水围困。又过一年多后,库内淤沙已达50亿吨,直逼西安。周总理主持了堪称空前民主的“治黄会议”

1964年12月,国务院召开治黄会议。这次会议的民主气氛堪称空前,各种意见倾囊而出。有的主张仍按原规划节节蓄水、分段拦泥;有的认为黄河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,主张炸掉大坝、恢复原貌......只有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安祥不动,耐心细听。

当时正值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和中国原子弹上天的风云大变幻时期,周总理日理万机紧张不堪,但还是主持了会议,并使大家的认识统一到三峡工程必须改建、增加泄流排沙能力、降低蓄水位、减少淤积、恢复潼关河段天然特性的认识上来。

周恩来的伟大之处,不仅在综合各方意见提出了正确方向,而且还说了这些话:

“底孔排沙,过去有人曾提出过,他是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学生......,当时会议上把他批评得厉害。要登报声明,他对了,我们错了,给他恢复名誉。”

“当时决定三门峡工程就急了点,头脑热的时候,总容易看到一面,忽略或不重视另一面,不能辩证地看问题”......

讲得多好啊,这才是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应该讲的话,可惜愿意和敢于这么讲的人太少了。旧的问题解决,新的问题又出现,黄河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和驯服的

经过改建,三门峡枢纽能够发挥了一定而有限的防洪、防凌作用,能维持水库内泥沙的冲淤大致平衡,能保持潼关河床不再淤高而威胁关中平原,提供了灌溉水源,还可以径流发电,取得一定的综合效益。现在,三门峡上下游均已建成许多水利工程,近几十年来黄河未再决口,前景似乎越来越美好。

但是,由于原来的泄洪排沙规律已经打乱,出现了连续多年长期断流情况。一些专家惊呼黄河将变成一条季节河,永失风采。水土保持效果不佳,下游河床仍在淤高,同样的洪水流量下水位远远超过以住。万一若干年又来一次“道光大洪水”将何以堪?

所以说,对于三门峡工程的争议与评论,也许还会持续上百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,现在很难作出“客观”的评价。情况正在不断发生变化,黄河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和驯服的,她正在不断的和人们较量着。关注“筑梦水云间”,交流更多“水利”内容。

猜你喜欢